5月9日,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将资本市场继续推向市场化、法制化与国际化的路径。这是紧接着4月10日宣布“沪港通”之后更全面性的改革;自此,未来面对的国际挑战就更加直接了。
“沪港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是相当大的突破。目前香港对内地股市的投资,需要借着美元QFII,或经由这两年开放的人民币RQFII;这两者都对投资人的身份有一定的限制;但透过沪港通,日后机构投资人从香港到大陆股市投资,则不再有身份限制;因此除了将增加香港对大陆的投资外,当然也会吸引许多全球投资机构,藉由香港进入大陆股市。这些对于上证A股的活络及健全化,当然都有极大帮助。
承续“沪港通”的改革,在“新国九条”的多项亮点中,最受人瞩目的就是资本市场的扩大开放。开放的主轴定调于境内境外“相互投资”的松绑;而且开放的对象不但及于外资机构,更稳步有序准许境外个人直接投资内地资本市场,以及内地的个人直接投资境外市场。除此之外,更藉由推动境内外交易所产品与交易所本身的连结,让中国资本市场未来能更进一步与世界整合。
“资本市场国际化”说来简单,但推动过程中却往往面对许多风险。有时候开放导致境内资本大量外移;有时候开放又引发外资大举侵入,甚至造成热钱游资泛滥成灾的结果。而且更严重的,是不论资金的流出或流入,都影响汇率的稳定性,这对于过去一向变化不大的人民币而言,当然更具冲击性。因此,今年2月以来,中国人行放手让人民币顺势贬值,除了可能有教训投资客的用意之外,也为资本市场国际化,提前预作准备。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循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海外交易所上市境内股票基金,例如台湾早期(1980年代)曾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台湾基金”,就是台湾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这种开放让海外投资人间接投资境内股票,因为可采总量管制,所以不至于对境内股价汇价造成太大冲击。
第二阶段则往往将境内股票开放给境外法人机构投资,例如台湾曾经实施多年的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人),或是开放特定分隔的区块供境外投资人投资,例如内地的B股制度。不论第一或第二阶段,冲击都在掌握之中;但一旦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开放给自然人,则就是将自己交易所的股票,推上国际舞台接受检验;价格的波动虽然因此在所难免,但价格的决定,也因此较为客观。
近年来,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表现分歧甚大,尤其是2008全球金融海啸发生至今,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成果傲人,但股价却一路下滑,远远落后于其它世界主要资本市场。虽然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不容否认地是,资本市场不够国际化、透明度也不足,确实限制了市场的吸引力。新国九条出台后,公司治理将得到企业更多的重视,各种国际会计与法制的遵循也将更为关键。资本市场,终将扮演去芜存菁、引导资源分配、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角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