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详情]

七夕,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详情]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详情]

“居高声自远”,“体制之城”南京的“医师公”相对来说也是优势,尤其是“师”,院校众多,南京只需改变“官本位”...[详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则新闻都试图穿透屏幕的壁垒,触动你我内心的共鸣。今天,我们深入一个鲜少被全面...[详情]

  • 可以说,真正动摇大清“国本”,最终引爆辛亥革命的,不是立宪派,也不是革命党,恰恰是清廷自己。...[详情]

    2024-09-06 17:18:02

    慈禧既没有那么坏,也没有那么伟大。她的所作所为,既有给大清“续命”的一面,也有加速清朝灭亡的一面。她在世时,尚有能力端住“大清”这个盘子,她死后,便再也无人能接得住了。...[详情]

    2024-07-12 14:40:15

    流氓皇帝不是刘邦的专利——“吃人肉”的黄巢、“里人多厌之”的朱温、游方僧朱元璋……正如易中天所说:秦以后,清以前的历史,可以说是流氓来导演并主演的。...[详情]

    2025-01-03 16:56:56

    皇家上朝时间虽然很早,不时逼官员天没亮就匆匆赶场,但若据此断定清朝官员平日工作繁重、累死人不偿命,那可就错了。因公劳累只是个假象,一个关键证据是早朝完毕后官员可各自回家,不必坐班,远不及当今的白领打卡那般辛苦。一...[详情]

    2024-12-27 16:29:02

    谎言既然如此有效,大清帝国的官员们,又岂有不竞相撒谎之理?事实上,在整个鸦片战争史上,我们很难找到完全不撒谎的清廷官员和将领。两广总督邓廷桢撒谎,两江总督伊里布撒谎,钦差大臣琦善撒谎,参赞大臣杨芳也撒谎。杨芳官居从一...[详情]

    2024-12-20 14:15:34

    当时没有人会这样冷静地思考。第一届内阁上台后宣布了一个新的经济政策,将全国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又在经济上伤害了民族资产阶级和立宪党人的利益。政治的、经济的危机交相辉映,从1911年春天闹到秋天,全国不得安宁,但清廷...[详情]

    2024-12-13 16:55:13

    “中国的整个公共服务体系都因贪污而腐朽了,官员们不管是应得的薪俸,还是可拿可不拿的、拿了也不算犯法的灰色收入,都照单全收,中国的官员受贿成风,向上贿赂成风,清朝末年的吏治绝对是贿赂公行。”...[详情]

    2024-11-01 15:31:02

    御史跟一般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同年,同乡,同学和亲友,关键是,他们之后的出路,就是他们眼下盯着为难的官僚们,事做得太绝,后路就断了。况且,御史也是人,也有人的弱点,官员需要的东西,他们也需要。...[详情]

    2024-10-25 16:10:02

    利玛窦来华的年代,正是西方文明迅速反超中华文明的关键时期。由于拒绝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因素,以推动中华文明的与时俱进,中国在世界之林中的地位自此以后日渐低落,利玛窦也成为中华帝国文明夕照的最后目击者之一。他在华长...[详情]

    2024-10-18 16:07:10

    因为愚蠢而行蛮,行蛮不成则使诈,使诈失败则跪地求和。...[详情]

    2024-10-12 14:41:16
  • 尽管沈荩不是死于因言获罪,但当时的革命宣传者们,却按照自己的需求,把沈荩和《中俄密约》联结起来,树立了一个言论自由的英雄。而在《苏报》案中,西方诸国为了维护“治外法权”,也把这个案件当成借口,让沈荩案成为中国近代言论大案。...[详情]

    2021-11-24 15:32:28

    对于晚清十年间各地连年不断的群体性骚乱的根源、症结与解决办法,体制内从上到下大都装聋作哑当鸵鸟,得过且过,能躲则躲。谁都不愿说出真相,谁都不愿得罪地方豪强,体制内的人心存侥幸,体制外的隔岸观火幸灾乐祸。...[详情]

    2021-05-27 15:00:29

    英军最后选择了火烧圆明园。远在北京城,人们都可以看到从圆明园发出的如黑色斗蓬般的巨大浓烟。(顺便一提的是,法国人对此表示反对,法军也没有参加这一行动),从此以后,“火烧圆明园事件”也成为中国人百年悲情的历史符号。...[详情]

    2024-09-20 16:28:04

    清政府从来没有主动想要变革某种政治制度、建立某种政治制度,总是被环境、时代、历史推着走,总是被打得不行了才变一点点,或者说总是在下一阶段才做上一阶段应该做的事情。...[详情]

    2024-06-14 15:17:51

    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是从近代以来逐步开始自觉推动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开始自觉考虑中国的现代化怎么干的问题。于是,1933年7月,他们在一本杂志上发起了一场讨论,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大家讨论:第一,中国的现...[详情]

    2023-08-14 15:54:10

    “小学生的同情都在弱者方面,但没有以阶级的观点去评价,我以为这就是一种真实。”...[详情]

    2022-12-08 17:07:51

    以一介布衣之身,欲担国家兴亡之责,虽为世界首富而不能也,这正是伍秉鉴的悲剧性命运。...[详情]

    2021-09-16 16:40:05

    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回国内,那一百多名曾承载着“帝国希望”的留美幼童,已然成为了举国士大夫心目中不可饶恕的“思想犯”。...[详情]

    2021-08-17 16:06:16

    历史规律惊人相似。让清朝由盛而衰的,竟然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因循疲玩”。癸酉之变已经过去200年了。当年一支飞舞的箭镞,至今还深嵌在故宫隆宗门的牌匾上,好像仍在回味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详情]

    2015-12-28 15:45:07

    在笔者看来,与其说日本人不愿意反省近代日本的侵略历史,还不如说这是他们常常在如何看待历史连续性的问题上出现困惑而带来的结果。许多日本人从“日本必须正视历史”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必须彻底清算和否定日本近代全...[详情]

    2015-12-26 13:23:47

成绩不容抹杀,但根治效果并不理想,丝毫不可懈怠,工程建设领域仍是我县腐败的重灾区,对干部杀伤力最大。县委原副书记薜某某...[详情]

民间秩序应该是永远远离权力的一种批判性存在,它拒绝任何利益诱惑的招安,并且永远是一种“向所有特权发起无休止的攻击”...[详情]

当时的老师、宿儒和大人们都说,在前清要考功名,非熟读此书——《孟子》不可。当然四书都要读熟,不过,无论考不考功名,文章要...[详情]

谈中国文化即将统治21世纪是可笑的。统治21世纪的不是东方文化,也不是西方文化,而是世界共同的现代文化。文化流动,不是忽...[详情]

“九·一八”前后,刘文典发表不少与抗战有关的时评和诗文,透彻地分析了日本的民族性,日本军国主义的发源历史和侵略本性,呼...[详情]

“祸福无门”,鬼神也做不了你的主,上帝菩萨都做不了你的主,只有人自己的心念,所谓“惟人自召”,是你自己召的。所以我们人生...[详情]

“居高声自远”,“体制之城”南京的“医师公”相对来说也是优势,尤其是“师”,院校众多,南京只需改变“官本位”文化,提升城...[详情]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则新闻都试图穿透屏幕的壁垒,触动你我内心的共鸣。今天,我们深入一个鲜少被全面剖析的角落——...[详情]

一些基层干部,明明有看法、有意见,宁愿藏着、掖着、憋着,也不愿敞开讲、照实说。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算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