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黄金下跌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危机?
发布日期:2013-04-19 10:52:4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叶檀 编辑:

        黄金与大宗商品价格大跌是产能过剩、经济紧缩的标志。

 

  全球市场的焦点转移,投资者大篇幅探讨,中国在产能过剩之下的转型是否意味着大宗商品黄金时代的结束,金砖四国是否已是明日黄花?债务大国欧日自顾不暇,美国的经济数据时好时坏,没有出现明确的上升周期。

  NYMEX原油如断头铡刀一样下跌,4月1日开始从每桶开盘价97.23美元下跌到4月5日收盘价93.05美元,从4月11日开始第二轮暴跌,从开盘价94.54美元,下跌到4月16日收盘价88.27美元。从周K线与月K线看,整体疲弱震荡、来回盘整的格局还没有被破坏。

  油价下挫意味着全球经济热度的下行,另一项反映经济温度的大宗商品铜价,近期毫无阻挡一路下跌,LME铜从2月4日的每吨8346美元,下跌到4月16日的7225.5美元。从2011年初10189美元的高位计算,跌幅29.1%。从周K线与月K线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剧烈震荡。

  从2008年以来的大宗商品波动率远高于预期波动率,可谓地狱市场,迫使不少投资者纷纷退出。

  英国《金融时报》4月15日报道,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交易商过去十年盈利近2500亿美元,超过同期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的盈利总和,也超过丰田、大众、福特、宝马和雷诺的总和。但2000年开始的超级周期已经过去,大宗商品交易行业正面临强大不利因素,总利润增速停滞不前,一些关键盈利指标一年不如一年。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21世纪头十年中期超过50%~60%,如今平均为20%~30%——尽管大大高于其他任何行业。不计特别项目,2012年嘉能可的净资产收益率跌至9.7%,与本世纪初61%的峰值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数据与中国大型资源性企业的业绩,与产能过剩可以相互印证。由于中国铜进口增加,以铜充当抵押的融资链条成熟,铜价徘徊不跌。但再投机的市场也抵挡不住实体经济的紧缩,时间一长,必然现出原形。

  作为主要的商品货币,澳元深受其害,从4月11日收出十字星后,连续两个交易日大跌。全球经济一盘棋,中国产能过剩,欧美经济疲软,通过大宗商品价格、汇率互相传导。

  黄金价格下挫之猛,让人瞠目结舌,纽约商交所Comex黄金期货4月12日、15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大跌。这是黄金期货自1974年在美国开始交易以来的最大跌幅。自2011年9月份,黄金价格涨至每盎司1923.2美元的历史高位(名义价格)以来,黄金进入低迷期,直到近日出现前所未有的暴跌。

  黄金的金融属性极强,全球央行释放货币本应推高金价,到现在为止,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等人依然看好黄金价格未来走势。

  事物都有两面,反过来看,全球央行力推量化宽松,正是因为全球经济紧缩。日本泡沫崩溃以来,多次量化宽松也未能推高通胀,此次新任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下决心,采取无限量宽松政策,包括每年增加60万亿~70万亿日元基础货币,增持50万亿日元日本国债等,争取在两年内达成2%的通胀率目标。事实是残酷的,日本经济紧缩,今年1月全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下降0.2%,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降幅一如预期,并与前值持稳;日本1月全国CPI年率下降0.3%,前值下降0.1%。2月东京核心CPI年率下降0.6%,一如市场预期,前值下降0.5%。其他美国、加拿大等国,通胀均未达到2%的设定指标。

  两股力量角力,宽松的货币大战低迷的实体经济,市场来回拉锯,当塞浦路斯等央行抛售黄金的传言四起时,成为压垮黄金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拥有巨额美元储备、黄金储备不多的中国而言,资源价格、经济紧缩下跌是好事,逢低吸纳为未来储备能源、技术、资源成为上佳选择。如果听信资源企业的游说,进行大规模收储、抬高全球资源价格,坐失全球吸纳机会,未来一定会后悔莫及。

  黄金、大宗商品疾速下跌,显示经济危机还将长期延续,货币手段并未奏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