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九条纲领性意见在酝酿许久之后终于应运而生。这是继2004年以来,国务院第二次以红头文件形式出台的资本市场纲领性文件,也意味着时隔十年之后,定位于资本市场中长期规划的新“国九条”正式落地。
针对这份文件,市场媒体,券商机构以及业内人士和投资者都展开了异常激烈的讨论。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统计,仅在国九条出台的三天之内,已有300余家传统报刊媒体共刊发1090余篇,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关于国九条的讨论超过17万条。
A股市场亦给予这一红头文件以相当积极的反应,新国九条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双双大涨超过2%。而舆情态势方面,从“顶层设计”到“政府救市”,从“政策底部”到“资本蓝图”,市场各方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众说纷纭,不同主体,不同身份的人在讨论之余,也会有不一样的着重点。
主流舆论:
释放改革决心
“国九条”一出台,作为市场舆论传播最为重要组成的媒体方,相当一致地给出积极的评价意见。《人民日报》的评论文《资本市场顶层设计释放改革红利》、新华社的《新国九条重振信心更胜一时行情》都提到了新“国九条”恰逢其时地推向市场,无疑为茫然中的资本市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还提到,这一全方位的顶层设计彰显了以改革促发展、释放改革红利的决心。
包括《证券时报》等证券报皆以数个大篇幅版面,用专题性策划角度来深度详尽地解读此次改革的内容和意义,直言随着资本市场顽疾的逐步改革以及力度空前的政策支持,市场热情将被点燃。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报都不约而同多频次提及“改革红利”对于未来资本市场的深远影响。
同样,类似的观点也获得了众多市场化主流媒体的认可。诸如市场化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类大型城市类日报《京华时报》和《新京报》,在这些文章中都提取了红头文件的重要摘要和亮点加以报道,并引用多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观点进行论证,文章表述最多的就是“重大政策利好”。
如此重大事件,主流境外媒体也各自发表观点。较国内媒体而言,路透社撰文《中国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但远水难解近渴》、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的《不要低估“新国九条”的长期意义》,都能看得出外媒更为看重“国九条”对资本市场的长期实际意义。
业内人士:
政策重在落实
而业内专家的观点,则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有认为新“国九条”是政府救市的言论,如新浪财经专栏作家老艾就发微博称,“在今年第三次跌破2000点的大背景下,新国九条的发布将为股市的回暖乃至新一轮牛市的启动打下基础。中国股市向来是政策市,而2000点就是政策底。”
独立财经评论人宋庆辉认为,综合来看,新国九条作为纲领性文件对市场的短期走势影响有限,但对股市长期影响深刻;短期内或将会对IPO负面影响形成对冲,释放制度改革红利。
而不少业内人士则表达了另一种看法,认为政策虽好,落到实地才是最为重要的,现在路有了,关键要看怎么走。“新国九条超市场预期的地方不多,更多是对之前资本市场政策的梳理和总结,关键是看这些政策落实的情况。”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如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评论人皮海洲则表示,新国九条最大的亮点在于对退市制度的完善,不仅明确规定要构建有利于投资者保护的退市制度,而且还特别强调,对欺诈发行的上市公司实行强制退市。经济学家陶永谊亦称,如果将退市制度落实,也不失为一个利好。
券商机构:
政策怎么说就怎么玩
值得注意的是,从新国九条的条例内容来看,像“培育私募市场”、“市值管理”、“员工持股”、“并购”等关键词都是第一次提到,这给了市场新的期待点。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永远都会更重视自身的利益。从这个角度,券商和金融机构都表达了自己观点。
关于新国九条“培育私募市场”方面,文件中称对私募发行不设行政审批,并完善PE、证券私募等私募投资产品的监管标准。对此,星石投资称此次国九条的亮点是重点突出了“培育私募市场”,直言这是未来比较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同样,新国九条中提及的“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国泰君安就从中看到市场的商机,认为当前市场普遍缺乏实质管理和配套的制度。而某研究机构则断言,“这对于上市公司、A股还有投资者都是大事,利于改变目前蓝筹股普遍低迷的现状。”
“员工持股是国九条非常重要的亮点之一。”英大证券对国九条的解读点令人眼前一亮。例如在“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方面,太平洋证券就表示“市场更关注相关政策细则的出台”。
而在国九条文件中提到的“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方面,香港相关方认为,减少对资金进出国的限制,这是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铺路,相信人民币在5年内可能可以自由兑换。同时认为在外国资金大量流入境内后,将会刺激楼市、股市,房价在外来资金的推动下,易升难跌。
一份红头文件,九条纲领性意见,流露出国务院对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规划的决心。纵观过去二十来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一直是伴随着改革进程,不断出台的改革方针都对完善资本市场的体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改革皆有风险,红利也需要时间来释放,至少从当前舆论来看,市场依然给与未来更多期待的目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