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魏德纳(David Weidner)认为,归根结底,黄金其实根本就不是合适的投资目标,也不具备其他投资工具的正常属性,其魅力完全是华尔街的哄骗和投资者的愚蠢中产生的幻象。
以下即魏德纳的评论文章全文:
黄金已死。黄金万岁。
周一的黄金价格暴跌其实已经是姗姗来迟了。买进机会?如果你受虐有瘾就买吧。我知道,确实有人去买了。我耳边似乎已经听到了交易所里的惨叫声。
我其实挺不喜欢在文章中写“我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可事实是,我确实说过。其实不仅仅是我,很多观察家都对黄金的狂暴进军发出过警告,但是我们没有水晶球,我们不是在纯粹预测,而是从历史当中学习到了需要的知识。
在上个世纪,黄金每次巨大的涨势,最终都以更大的抛售收场。1915年到1920年是如此,1941年、1947年、1951年到1966年、1974年到1976年、1981年、1983年到1985年、1987年到2000年都是如此,2008年还是如此。
黄金本质上就是一种白痴才会下注的东西。有人说,黄金会让我们得到保护,免于通货膨胀的打击。事实上,它根本起不了作用。还有人说,黄金可以保值。事实上,它自身都难保。当然,还有人说,综合所有这些优点,黄金才是终极货币。这就更不靠谱了。
当然,那些2008年就进场买进黄金的人现在依然是赚钱的,而且还赚得不算少。可是,我们必须厘清一点,他们购买黄金,不能视为一种投资。所谓投资当中,投资者买进什么东西,是因为他们相信这家企业或者这种商品的基本面。投资是一种理性的,乐观的下注。可是买进黄金不一样,大多数黄金买家只有两个理由,要么是受到惊吓,要么是预计会出现泡沫。
明白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即便一些聪明的头脑,在这里也可能是糊涂的。比如说,经济学家和专栏作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就认为,黄金的大跌事实上可能意味着一个转折点,意味着投资者不再预计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不再害怕货币供应的增加将推高黄金价格。
太遗憾了,克鲁格曼先生,问题根本没有那么复杂。或许这是因为克鲁格曼电视看得不多的缘故,电视里到处都是针对穷人的广告,说服他们该弄点黄金打成首饰,或者藏在保险柜里,甚至镶上几颗金牙。这些广告的目标受众哪里懂得什么经典经济学理论。
事实非常简单,黄金只不过是华尔街另外一种拉高抛售的工具而已。黄金的主要属性其实都是人们想当然强加上去的。这是一个信心游戏。整体说来,黄金是没有什么大用处的。除了其光泽,黄金根本没有什么能够唤起人们需求的。如果黄金真是那么有用,就不该傻乎乎呆在央行的保险柜里头。这金属不能为城市提供电能,也不能治疗人们的疾病。
它本质上就是信心游戏,就是恐惧温度计,就是最原始的波动性指数。
真正让黄金显得有所不同的,是黄金的历史。尽管对于大多数投资而言,过去的表现都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因素,但是黄金所拥有的,却只有自己的历史本身。金价就要涨了;快去买黄金吧;快去抛售吧……事实上,自从黄金开始被用为货币以来,一直都是信心摇摆的对象。
在Big Picture博客上,李索尔茨(Barry Ritholtz)对于金甲虫哈萨维(John Hathaway)认为现在是良机买进黄金的观点进行了全面批驳。他质问道:“黄金在美元2001年至2007年贬值41%过程当中获得了巨大的涨势。美元现在正处于近三年最高点,这怎么倒成了黄金的基本面利好消息?”
他还写道:“量化宽松在美国执行已经四年之久了,在全球范围内也颇有一段时间。哈萨维认为这会在将来成为一个金价的推动因素,到底根据在哪里?我们实在是找不出什么根据,我只能说,我无法理解他的分析。”
我当然知道李索尔茨是认真思考了的。可是,我还是愿意猜测——大多数宣称现在该买进黄金的人,其实都是因为自己买进了。脱去外衣,我敢担保他们的后背全是脚印——他们已经被行情和奔逃的人群践踏到得了内伤。
其实,要理解黄金何以有那么大魅力,根本不需要多么了不起的经济学水平。黄金是对冲工具的赝本。这是纯粹的老派,无法理解现代投资(8.98,0.03,0.34%)的落伍者的选择。这是阴谋论的温床,在这里人们时刻担心着各国央行的冲突、恶性通货膨胀,以及第三次世界大战之类。
似乎和其他金属相比较,人们觉得自己更加了解黄金。
或许,这种金属是美丽的,可是,人们是否拿得出足够的理由,说明黄金买卖和街边的纸牌骗局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呢?
看上去多简单,自己一定能够发现那张红心老K是吧?
好了,周一的行情已经把盖子彻底揭开,街边的人作鸟兽散了。
黄金诚然已经死掉,可是白痴还在分分钟诞生。(子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